陡沟村的传说《原创散文》作者:张子保
2015-10-18 23:31:05
  • 0
  • 0
  • 1
  • 0

在豫淮北岸的正阳县陡沟村西边,有一条深深的沟壕,中间有一条横跨两边的石拱桥。

石拱桥下有一块巨石,圆圆的,青中带黑,间有些血红的纹路。那石像谁随意丢弃在那里似的,只是孤寂、沉默地望着那气势宏伟的石拱桥猛龙似的从它面前蜿蜒而去,让人觉得它挺神秘。

那巨石的右侧有口深井,叫龙井。龙井的井壁井栏可谓是精雕细琢。井壁雕有一副二龙戏珠图,与那映日荷花图、观音采莲图等图文相映衬,栩栩如生。

据说,曾有人在一个晴朗的清晨去挑水,看见井的上面笼罩着一团雾气。那雾气中有一颗光彩夺目的珠子,两条小龙在追逐嬉戏着上下翻腾。当时这人看呆了,景像消失好一会儿才醒过神来。

那龙井之水清澈甘洌。夏天冰凉无比,冬天略带温热。井水含在嘴里,满舌生津,顿解燥渴,从没干涸过。大旱那年,连淮河都干涸得只剩下河床了,龙井却还有水。无法打上来时,只消等一晚,天明照常满满的。只是奇怪的是这水只到井沿,永不溢出。

最奇怪的还是那块巨石。儿时,我们经常三五成群在那上面玩耍。有一次,我们几个小伙伴在上面捉迷藏,玩累了,就站在上面撒尿,比谁撒得远。闹得正欢时,突然听见“咚”的一声,像闷雷一样,大石剧烈地动了一下,吓得我们连忙蹲下来,大气也不敢出,许久才有人问:“啥声音?”想弄清结果的我们在一番争论之后,决定在上面跳,看看有什么反应。接着一起用力,刚跳了三下,就听得“咚”的一声,那巨石又颤动起来,并且像要翻转过来的意思,吓得我们赶紧往下跳。有一个胆小的坐在上面,吓得哭了,为什么呢?因为腿脚都吓软了......

小孩嘛,总是对什么都好奇,渐渐地我们发现了巨石的奇特之处,站在巨石那端用劲一跳,站着别动,另一端会慢慢翘起。虽然不多,但看得见;用小石敲打巨石中部,贴耳一听,会听见沉闷的“咚咚”声;用铁东西敲,听见的是“呛呛”声音,用木头则不同,听见的是像和尚敲木鱼的声音。

这些事让我们兴奋不已,也让我们觉得这石头挺神秘的。后来,奶奶告诉我,那有巨石的地方是一条龙的头部,那石头可是它的脑袋呢!那龙井便是它的眼睛。

相传在很远很远的那个时候,相距我们村南边五公里有个叫龙洞坪的地方,四面群山环抱,松密林茂。那中间有个洞,叫龙洞,直透山腹,深不可测。洞口常年云雾缭绕,洞里可谓鬼斧神工,奇险百出。宽处可纳上千人,狭窄处仅一人通过。至第三层时,总有水时涨时落。人们推断说,此洞连着两边的淮河,因为淮河涨水,此洞同样涨水。

不知在什么时候,有一条青龙在此洞修炼,还经常到离此不远的淮河边嬉戏饮水。淮河岸边的稻谷熟了,远远望出,金灿灿、黄橙橙的一片。那惹人的稻香随风飘入青龙鼻中,使饱受修炼之苦的青龙谗言欲滴,禁不住偷吃了一口。那大口一张,就看见一般黄风直往它嘴里去了。再看田里,稻穗没了,只剩下一片光秃秃的稻杆.......

眼看丰收在即,人们难免气愤难忍,怨气冲天,竟被玉帝知道了,大为震怒,决心收服孽龙。

那晚,月明星疏,凉风习习。青龙惬意地躺在淮河边。心存饶幸的它哪曾料到已闯下了弥天大祸。

大片的乌云盖住了月亮,习习凉风陡然变得燥热起来。扫兴的青龙慢慢支起身,打算回到洞里。突然,天际间响起一声闷雷。那雷声像千军万马般滚滚而来,转眼便到了青龙上空。瞬时狂风骤起,飞沙走石,暗无天日。

不好!青龙一抬头,顿时吓得魂飞魄散,调头便走。那知进洞的路早被一路神兵天将堵住。青龙自知事情败露,但不甘心就此束手待缚,急忙往西落荒而逃。谁知刚到淮河桥,就被另一路神兵天将截住。青龙一时火起,飞腾驾雾与神兵天将搏斗起来。一时间,杀声震天,狂风暴雨......

激战良久,青龙毕竟未成正果,法力有限,再加上雷公电母站在南边云端不时用雷电袭击,让青龙手忙脚乱,遍体鳞伤。不妙!如此斗法,岂能活命?转念间青龙瞅一空隙,折向北急驰,进入淮河隐匿。

雷公电母忙一路雷电击上击下,不一会儿便截住青龙。这时青龙已是精疲力尽,伤痕累累,无法再逃了。说时迟那时快。只见一道震天霹雳击将下来,青龙被齐劲切断。那头和身体一分为二,轰然落地。

死了青龙变成了一道由南至北蜿蜒起伏的山脉,头的部分变成了一长坚硬的青石。说起我们见识过的那块巨石,是在龙头的地方,许多人都想用那青石盖房,人们用铁锤锤打或用炮轰,那巨石竟毫发未损,人们坦然视之。这样一块巨石,想得到它,谈何容易!

龙的尾部分被雷电烧得黄黄的,皮面上是大量的黄沙,淮河滩到处是黄沙,淮河深处也是黄沙。黄沙是盖房的好材料,陡沟村和附近村把黄沙卖给九县一市。故乡的父老乡亲靠黄沙发了家,过上了好日子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